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文化 > 水利历史

沙市区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几点思考

日期: 2011-12-22 09:57:31 来源:
阅读量: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发展,而农业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当前,沙市区农村机电排灌、农村安全饮水、中小河流治理和农村水环境建设等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相比,依然明显滞后,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安排部署了未来几年的水利工作任务,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并提出了“未来10年4万亿兴水利”的目标,为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谈几点想法。

    一、突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沙市区地处鄂中南江汉平原腹地,四湖流域中区上游,南靠长江,北临长湖,国土面积520.72 km2(含荆州开发区、市农科院、市蔬科所、省畜牧场等70.31 km2),其中,农村面积492.26 km2,划分四镇一乡一场,共有耕地面积25.37万亩,水产养殖面积3.88万亩。

从沙市区水利基础设施来看,现有区管堤防178.48km,其中荆江大堤9km(含柳林洲围堤2km),长湖围堤45.94km,内垸渠堤123.54km;主要排灌涵闸117处,设计流量464.04m3/s;固定电力排灌泵站582处(单机15 kw以上),装机698台,总容量25666.5kw,设计流量274.05m3/s;主要排灌渠道206条,总长765.99 km上述水利基础设施,为沙市区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这些水利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其它因素的影响,设计标准低,设备陈旧落后,经多年运行,损坏严重,抗御自然能力较差。尤其是病险泵站涵闸和渠堤险工险段问题突出,需重点整治。同时,要抢抓水利发展大好机遇,进一步搞好农田排灌渠道配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粮食稳产高产,促进农民增收。

    二、突出防洪保安

    从沙市区防汛抗旱来看,沙市区是长江、长湖洪水走廊,要承受巨大的过境客水压力,境内既容易发生大范围、高强度、长时间的暴雨洪灾,又容易出现局部甚至大范围的干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旱灾害频发的区情、水情,决定了水利和防汛抗灾在全区各项工作中的位置,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确保全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建议上级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防洪工程建设力度,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步伐,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标准,有效抵御洪涝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突出农村安全用水

从沙市区水环境来看,沙市区河湖众多,沟渠纵横,农村居民大多沿河渠而居,自古以来,血吸虫病流行严重,钉螺孳生,是有名的“水袋子”、“虫窝子”,水路的四通八达及洪涝灾害致使钉螺反复扩散,出现了“灭不胜灭,治不胜治”的徘徊局面。同时,农业生产中使用过量的化肥农药,乡镇小型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大量废水,大量的生活垃圾未经处理排入或随雨水流入沟渠,造成水环境污染严重。农民长期饮用未经处理的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势必造成血吸虫病、肠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和漫延,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十一五”期间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沙市区5.1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但是还有4.5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建议上级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的支持力度,力争在2013年以前让沙市区所有农村人口都吃上安全、放心的城区自来水。

四、突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从沙市区水资源现状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首先表现为部分区域和地段水资源过度开发,严重危及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其次是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浪费严重,再是水污染严重,破坏和影响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危及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建议我区率先试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即“三条红线”,控制取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和控制纳污总量。具体实施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推进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从水资源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从注重行政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只有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责任制,完善各项保障措施,才能真正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逐步解决供水与需水之间的矛盾,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五、突出建立健全水利服务体系

从沙市区情、水情来看,水利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水利服务能力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建议上级有关部门理顺水利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为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武德路56号 电话:0716-8264484 0716-8524940